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小学英语 | 小学数学 | 小学语文 | 小学其他 | 小学美术|小学科学|小学思品
按教材浏览: 北京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冀教版 青岛版 苏教版 西师大版 新课标人教版
最新资源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全册包
2024年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课堂练
2024年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全册
2024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全册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
相关分类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当前位置:主页>小学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013-2014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详细

2013-2014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名称 2013-2014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类型 教学计划
学科 数学
大小 8 KB
格式 doc
年级 小学二年级
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
上传 nadiannahu 审核 admin
时间 2013-09-01 18:04
点击
评价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X k B  1 . c  o m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w   W w .x K  b 1 .c o M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新课标第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w   W w .x K  b 1 .c o M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三)、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  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X k B  1 . c  o m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量一量比一比………………………………………………………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必威体育下载系列资料www.bjqxss.com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128947 帮助
本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不用注册!点击顶部的教材,可以浏览相应教材的最新资源.点击上面"进入下载地址列表"链接,进入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本站课件、试题、教案等免费下载。大多是rar压缩包,解压缩后是ppt、doc、swf、exe等
中“新课标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 第一学期|上学期 2013-2014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
中“2013-2014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
中“小学二年级 2013-2014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中“2013-2014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上一篇:2013新教材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下一篇:2013-2014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收藏]   [推荐给好友]   [挑错]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必威体育下载 CopyRight 2005-2012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