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是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
3、是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导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说过谎吗?说谎有什么危害吗?”(说谎欺骗了别人,伤害了别人)。“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个人,他也说了谎,但他却没伤害到别人,为什么呢?
2、板书课题
3、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把课文读通,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学生交流汇报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3、残疾青年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借口欺骗了作者,他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过渡:这是一个善意的、美丽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已交代了残疾青年是没有“那匹马”的,请认真默读课文,看看文有哪些语句能让你看清中摊主的心思?找找看,同时写上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读自悟。
3、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4、“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6、现在就请大家再读以上句子,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7、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美好心灵,因此,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感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探讨问题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几次写到了“别饿坏了那匹马”,其用意是什么?
2、学生汇报
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v 这天傍晚,我离开书摊时,他叮嘱我:“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别饿坏了那匹马,行吗?”
v 以后,当我背着马草来到书摊时,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
v “没事,别饿坏了那匹马。”我没有听他的劝阻,提着马草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门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2、续写一个片段
“我”推开了木板房的门,真相终于大白。“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也许还会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也许… … “我”在这一刻都会想些什么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吧。
板书: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 我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