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 梁仲文
教材简介: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时,随军记者魏巍根据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指战员的深情厚意,写成了一篇抒情报告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战斗友谊。本文是其中的一个片段。从内容上看,属于记叙文。但是文章的写法又与一般记叙文不同。它没有客观地展现叙述,而是把三位朝鲜妇女的事迹放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返回祖国,列车已经启动,大娘等前来送行,临别依依,不忍离去时,通过一位志愿军战士的回忆,用"内心独白"的形式追叙出来,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赞美之情和依恋之情,从而使叙事浸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也可以算是一篇抒情散文。
设计理念:
“以学导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情景再现,感情朗读,发展语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理解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学习并运用“由点到面”的选材组材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抗美援朝的事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情景再现,三读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清明节)是啊,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正好是清明节,无独有偶,昨夜风雨交加,今天早上起来依然是阴冷的天气。也许在这样一个纪念性的日子里,老天也要表达些什么。在这样一个洋溢着怀念气息的日子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军人在亲人的搀扶下,又一次来到战友的墓碑前。此时此刻,他的眼前又浮现了50年前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他的耳边又响起了朝鲜亲人那声声祝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曾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去听听他们在分别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读课题。
2、读得更深情一些。(教师示范)
3、亲人在眼前,即将分别,说出那种再也不能相见的语气。
4、亲人已登上列车,列车缓缓开动,望着渐渐远去的亲人,最后一次深情的呼唤!
二、 激趣设疑,开始第一轮读书
1、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 教师引导归纳整理。
a.“亲人”指的是谁?
b.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c.他们为什么要说再见?
3、 刚才同学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相信大家只要认真读书,一定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下面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三、 自学反馈
1、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
2、 说说你读了课文之后还有什么其他的感受。
四、 设置悬念,导学课文第一部分
1、 刚才大家说志愿军叔叔和朝鲜人民是亲人,我觉得这话有点不妥。请举例说说,哪些人是你的“亲人”?
2、 学生自由回答。
3、 他们跟你有什么关系?
4、 志愿军叔叔和朝鲜人民没有血缘关系,他们还属于亲人吗?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说服我,让老师相信他们是“亲人”。
5、 出示阅读要求,组织第二轮阅读。
出示学习方法:抓事实??理解??感动。
6、 学生分小组读书,然后组内交流。
7、 全班交流。
8、 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a.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读出对大娘的尊敬和请求);
b.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突出对大娘的感激)
c.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语速加快,体现大娘奋不顾身、当时情况危急)
d. 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先扬后抑,突出大娘失去小孙孙的悲痛的心情)
9、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
10、总结学法。
五、 学以致用,组织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二、三部分。
1、 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自学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小组内交流感受。
3、 全班交流。
4、 感情朗读。
六、 共同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
1、 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 为什么志愿军说“让我们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
3、 指导朗读。(由于列车已经出发,声音由弱变强,感情越来越强烈。)
4、 为什么他们还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呢?
5、 再读课文,感情升华。
七、 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词,并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 板书设计
不是亲人
志愿军????朝鲜人民
胜似亲人
(抓事实??理解??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