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针对问题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2、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放声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词。
3、再读课文,加深了解。
师:认识了课文的生字词,相信再读会更流畅,通顺。谁愿意把课文再读一遍?
读的方式有:可以指名分自然段读;也可以先是个别齐读一、二自然段后,想读下面内容的就站起来接着读等。
注意教师适当指导。
4、读后让学生谈感受。
师:读了两遍应该想说些什么了吧,能把你的感受归纳成一个词语吗?
生:惊心动魄、感动、震撼、了不起、勇敢……
5、教师知道学生质疑问难。
师:看来大家的感触都很多,相信也会有很多的疑问出现在脑海里,想知道老师读课文后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吗?先提示一下,我只会提两个问题,会不会让难倒?那请同学们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
生纷纷质疑问难:
1、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父亲”为什么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
3、 为什么说他们是了不起的父与子?
4、 孩子为什么让其他人先走?
5、 他们分别具有什么精神?
……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的让学生当场解决,有意义的当作奖励让学生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品读课文,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爱的伟大的力量。
2、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深化理解。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基本上读懂了课文,可惜都没猜到老师想问的,现在大家听听我要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题目好不好?
师:觉得题目好不好?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如果你是觉得题目不好的,就请根据课文描写的事实,根据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情感和精神,想想能不能给课文一个更好的题目;如果你认为它好,那请你们从文中找出根据,把它划出来。
师:再认真听听等一会该如何汇报,看看屏幕。(出示汇报要求)
同意原题目:第一步:说自己同意这标题;第二步:把你从文中找出来的依据读出来,画了多少读多少;第三步:读完后再讲讲你的道理,根据刚才读的内容说说为什么同意这标题。
不同意原标题:第一步,表明观点。老师我不同意原来的题目,我想改成……;第二步,从书中找出依据好好读出来,想要说服别人就应有感情地读;第三步,说说为什么自己的标题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书,拿出笔来该画的就画,该勾的就勾。
生读书划句子并交流后汇报。
二、指导朗读加深体会,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师: 看来大家都很认真学习课文,学到这,你们刚才所提出的问题还要我解答吗?老师的第二个问题要出来了。刚才你们所找的依据中,大多都是描写什么的?出示重点句子。
1、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4、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的时候,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5、“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6、“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就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7、“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生:都是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课文就是抓住事件中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表现出人物的伟大。现在把最感动你的句子读读。
指导朗读。
师:除此外这篇文章的标点符号有是什么特别之处?请大家看书,再找找,想想。一定要注意特别之处。
生:感叹句。
师:对,这些感叹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通过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幻灯片出示句子)
1、“他感到眼前……走去。”
2、“是儿子的声音!……‘我的儿子!’”
3、“是我,是爸爸!……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4、“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阿曼达。”
三、启发思考,拓展延伸。
师:从大家的朗朗的读书声中,我感觉同学们被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了就会心潮滂湃、思绪万千,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这是老师的第三个问题。现在拿出笔来,就想刚才用一个词一样,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堆成一句话把它写下来。
生汇报,教师让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将自己的话写在黑板上。
师:课文中前三个问题都解决完了,下面我最后一个问题是: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因为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师: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创了神话般的奇迹。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找了一些有关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现在谁来跟同学分享一下?
(看后让学生谈谈感想,并说说在生活中父母亲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父爱、母爱真情的事。)
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坚强 勇敢
责任心强 富有爱心
了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