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师:同学们,每当你心里有快乐、有苦恼、有欣喜时,你是用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 生:用表情或者用语言。 生:还可以用手中的笔。 师:是啊,还可以用笔写下来。在我国古代,诗人们是用一首首诗记录生活,表达感情的,很多诗成了流传千古的佳作,这也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诗-------- 出古诗题目《枫桥夜泊》。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平翘舌音,争取念通顺,觉得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 师:下面我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的生字他有没有读正确。 一位学生读本首诗。 师:你们有意见吗? 生: “乌啼” 的“啼”ti。 师:读一下这个词。 生:第三句“苏、寺”是平舌音。 师: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学古诗,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还要读出它的味道来,自由读读。 学生自由读。 师:我请一位同学试试。 学生读1。 师:我觉得他在读“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时候那股味道特别好。 学生读2(很有感情)。 师:多棒的孩子啊,我们给她掌声!(学生们鼓掌)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对这首诗的初步感受来!《枫桥夜泊》起---------- 学生齐读。 师:我们在学古诗时,如果联系书上的解释理解诗意就方便多了。请大家默读,注意看看书上的注解,试着想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明白了吗? 学生默读。(有个别学生还在轻声读) 师(走过去轻声说):默读就是把嘴巴闭上,心里读。 学生安静地默读。然后小组交流诗义。 师:下面我们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最后一句。半夜,钟声敲响了,客船也从远方来到了苏州。 师:同学们有没有意见? 生:应该是寒山寺钟声敲响了,这个声音传到了客船上。 生:我理解了当时环境比较灰暗,因为“乌啼”,在我眼中是比较昏暗的。而且“霜满天”,在我眼中也是灰蒙蒙的。 生:“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对愁眠”,我感到诗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生:我想解释一下前面两句。乌鸦啼叫,秋霜布满了云天。伴随着江边的枫树和江中的灯火,思乡的感情使诗人难以入眠。 师:你从哪儿了解了这么多内容? 生:我是从《古诗80首》里知道的。 师:你真了不起,从小就熟读古诗了! 生:我还知道这是诗人经今江苏枫桥边,船停靠时看到的风景。我是看书上的注释知道的。 师:把大家刚才说的话整理起来,我们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幅画,如果要给你想象中的这一幅画加个题目,你会加什么? 教师边说边板书这是一副怎样的的江南秋夜图。 ( )的的江南秋夜图 生:这是一副凄凉而又幽静的的江南秋夜图。 生:我认为这是一副辽远的的江南秋夜图,朦朦胧胧之间看到的。 生:我认为这是非常具有诗意的江南秋夜图。 生:我认为这是一副非常凄美的图。 师:是啊,凄凉而美丽。 师:这是一幅如此凄凉,如此幽静,如此美丽的江南秋夜图啊!同学们,我们读古诗,除了要了解诗句大概的意思,还要通过想象走进诗里!请闭上眼,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走进古诗的情境吧!(配音乐)请同学们轻轻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这幅江南秋夜图。 在音乐声中,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刚才你读诗时,内心有什么感受? 生:这位诗人写出这样凄凉的诗,我感觉他很孤单。 生:他非常地思念家乡。 生:他好象有过不幸的遭遇。 生:他的心很孤独。因为第一句话就体现了周围的环境,很凄凉。 师:那诗人心中的这种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表达出来的?请同学们边读边把景物圈出来。 学生圈景物,教师巡回。 师: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圈的词语。 生:我觉得是“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寒山寺和客船。 师:对他的话有没有补充? 生:“霜满天”也是诗中的景物。 生:还有“钟声”。 师:是啊,这也是诗中不可缺少的一物啊! 师:我把大家找的这些词打了出来,我们来读一遍。 学生看屏幕齐读词语(但没有感情)。 师:我们读词儿时,也要把词语的味道也读出来。我们再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齐读词语。 师:把这些词放到古诗里再读读,你又有什么感觉?就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 学生自由读。 师:请大家再看看这些词,请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词,说说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准备。 生:我选择的是“月落”和“乌啼”。我仿佛看到了月亮西沉,乌鸦啼叫的一个画面。 生:我感到诗人很孤单,只有月亮和乌鸦在陪伴着他。 生:我仿佛看到乌鸦叫着,从天空中划过,然后飞走了。 生:我觉得“乌啼”体现了周围环境的幽静,没有别的声音。让人感到很凄凉。 个说 (出整首古诗) 师随机研究: 师:“月落乌啼霜满天”,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写到了乌鸦,表达内心愁苦之情。 (投影片出示诗句,教师读) 宋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清 纳兰性德《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师:不同的年代,相同的乌啼,传给诗人的是说不尽的哀愁。身处他乡,此时此刻张继最希望听到哪些声音呢? 生:我认为张继最想听到的是家乡人的声音,比如他的父亲母亲。 生:还想听到朋友的声音。 师:是啊,朋友们可以跟他一起谈酒吟诗。 生:张继此刻最希望听到亲人们在呼唤他回来。 师:也许他最想听到的是亲人谈笑,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闲聊;他也许最想听到儿女撒娇、老母老父的叮咛……可这一切有吗? 生:没有。 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声声乌啼,有的只是一片片寒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寒霜,会满天吗?李白说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霜明明是打在地上的啊,为什么是霜满天呢? 生:因为当时天气很寒冷,霜是很冷的。 师:你看,连乌鸦都无法睡眠,所以还在啼唤。 生:这霜好比诗人心中的忧愁,所以才会感到“霜满天”。 师:是的,他的心感到十分的寒冷。 生:“霜满天”代表他的心情,他眼中看到的似乎都是霜。 师:好像都是霜了,但真的有满天寒霜吗? 生齐说:没有! 生:说明思念家乡的感情已经爬满了他的心间。 师:是啊,他一个人--------- 生:非常的孤单。 师:和他做伴的只有江边的枫树和船上的渔火。空气中流动着一丝丝寒意,让他的心-------- 生:也更加寒冷。 师: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下这句话,拿起书----------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乌啼、落月、霜满天,这江枫、渔火,这种种景物,化为了一个字,那就是张继此刻的心情,一起说--------- 学生齐说:愁! 教师板书“愁”。把愁的感受读进去,自由读读。 生有感情读 师:我感到了这种淡淡的愁意。 生有感情读 师:我感受到了这种凄凉。 生有感情读 师:他多么忧伤,连声音都快发不出了。我们一起读,读出那种淡淡的忧伤。 学生齐读本句。 师:同学们,我们读了这句,找了这些词,你还选择了哪些词说说? 生:这时候,从寒山寺远远地传来了钟声,使张继更加忧愁。 师:你看到哪几个词语的时候------- 生:我看到“寒山寺”和“钟声”的时候,眼前仿佛浮现了这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从寒山寺飘来了一阵一阵的钟声。那钟声一下一下敲打着他的心,将他的心压在底下。 师:是啊,从寒山寺传来了一阵一阵的钟声。(出寒山寺图)你听,那钟声响起来了,那钟声透过茫茫夜雾幽幽远远的传了过来,他思绪万千更是------ 生:愁啊! 师:读------- 生齐读。 师:让我们登上渔船,回到那个秋夜吧!今天张继只能在渔船上过夜,伴随的只有船上的点点灯火和江边的棵棵枫树----- 学生有感情读1; 渔船在水中摇摇曳曳,他把外衣裹得紧紧的,可翻来覆去还是难以入眠---- 学生有感情读2; 他刚想睡,却听见乌鸦凄厉的叫声响了起来---------- 学生有感情读3; 他睡不着,起来走出船舱,只见月亮已沉落下去,整个水面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学生有感情读4 师:读到这里,你一定有话想问问张继。你想问什么呢? 生:我想问张继,你为什么睡不着? 生:我想问张继,你为什么那么忧愁? 生:我想问张继,你是不是很想念家乡,是不是很久不能回家? 生:我想问张继,你为何忧愁? 师:是啊,张继啊张继,你为什么这么愁啊?你在愁什么? 生:我认为他可能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 生:我认为张继很久没回家乡,他在思念家人。 生:我认为张继因为某些事情带来了某些压力,而产生了对家乡的怀念。 师:的确,当时张继去长安赶考,他文才出众满以为此次必能高中,可那长长的榜单上就是没他的名字。于是坐船归来到姑苏枫桥边时,看见当时的情景,心情抑郁,这是---------落第之愁。正是因为他满怀愁思,所以他看到的一切都染上了浓浓的“愁”绪啊!《枫桥夜泊》起-------- 学生齐读 师:张继仅仅是愁理想没实现吗?他还愁什么? 生:我想他还在愁,家乡的亲人怎样了。 生:我想他还可能在愁国家。因为你刚才说过,他满腹才华,但是没有被录取,说明当时的朝廷可能昏庸腐败。 师:真不错。我们很多同学猜得很有道理,当然也有一些不一定对。但我们通过猜想却能进一步理解张继的愁。是啊,(教补充简介)张继,生活在唐代玄宗、肃宗、代宗三朝。那时唐王朝正经历了安史之乱,那时战火连续不断,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诗人张继用笔道出了自己滔滔不尽的愁思啊!
(出示投影片)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送邹判官往陈留》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阊门即事》
师:因为战乱,田地荒芜无人耕种,长满了野草啊!这怎能不让张继愁上加愁呢!这思乡之苦,这漂泊之忧,自己理想没能实现之郁,这种种感受化为了------生齐读说:愁 ! 师:《枫桥夜泊》起-------- 学生齐读本诗。 教师(出图片并配乐,描绘诗的意境):明月西沉,树上的乌鸦发出几声啼叫,卧在舟中的张继感到茫茫夜色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江中的渔火,他难以入眠。在这样一个静谧的深夜,从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传来悠远的钟声,显得格外清晰……我们好好地回味回味,感受这愁眠的一夜吧! 师生共同吟诵本诗。 师:这暮暮黑夜,这点点渔火道不尽他的愁,这满天霜华,凄清乌啼说不尽他的忧,把你印在心中最深刻的句子抄在作业纸上。 学生抄写诗句,教师巡回。 师:把你抄的句子读出来。 生有感情读抄的句子。 师:请把你的作业纸拿上来。(投影展示书写)同学们请抬头看,她书写端正而且都写对了。像她这样抄写正确而且书写认真的同学,可以在作业纸上打☆。 师: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出示投影片)你看-------- 南宋的陆游来了:“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明初的高启来了:“几夜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清初的王渔洋也来了:“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如果同学们有时间有兴趣,也可以到苏州的寒山寺一游,追寻张继留下的足迹吧!下课!
(本篇文章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网,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