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榜样 激情感 导行为
??《乌塔》教学探索
东莞市长安镇锦厦小学 唐世文
《乌塔》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地。本文的教学,我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根据学生的提议,运用变序法首先学习这篇在本单元排序最后的课文。
一、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学案导学。制定基本学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一接触课题后,就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不看文章内容便确立初步的看法。接下来仔细悟读文章,写了什么,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等等。将读明白的内容同读课题的理解自主进行比较评价,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如有学生在读题时提出了“乌塔是怎样的塔?”仅从题目出发,不读课文提出这样的问题一点儿不足为怪。教师告诉他“仔细读了课文你就能知道是怎样的塔,读完课文说不定这座塔会永远立在你心中。”学生乐意接受了老师的读书建议。
2、自由诵读,感悟真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边感悟。读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但必须带着相应的问题去读,读出自己的见解。(单元导读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见解是个性化的思维认知结论,得大胆地说,教师像学生一样仔细听取每一个闪耀个性光辉的看法,肯定所有的结论。因为学生的结论是经过看书学习努力思考得出的,付出了心血。褒奖学生的劳动成果是教师一项重要工作。老师在学生自学课文后,再问“乌塔是怎样的塔?”这名同学告诉老师,“原来她不是塔,而是一个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德国小女孩。我真佩服她,她那么小,一个人就敢到欧洲好几个国家游览。”短短的话语有力地证明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悟出了真谛,远胜过教师依文本按部就班的说教。
3、合作研读,质疑探究。在阅读中学生亲自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旦碰到学生个体的力量无法解决的疑难时,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互相间合作探究,质疑解难。交流时教师充分的点拨学生,首先要说完整的话,不管是以“我认为……”的哪种形式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佩服主人公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或者感慨自己也想像一只快乐的鹏鸟自由的飞翔于蓝天白云间,都要做到说完整的话,把意思说清楚,讲出自己的感受。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时要有一定的深度、高度,帮助学生升华情感。学了课文,乌塔独立生活能力强的特点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学生普遍认为应向她学习。在具体学什么?怎样去学等问题的认识上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要学会独立生活”,“我也自己去挣钱”。关键是怎样去做,有切合自己实际的具体方案。
二、明确目标,实现三个维度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中,不管是总目标,还是阶段性目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乌塔》讲述的是学生同龄人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学生为什么新单元开课就先选择学这篇课文,也正是乌塔的感人事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得好好珍惜这一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学生出发,积累知识,提高认识。以文本为依托努力实现三个维度。要求学生掌握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乌塔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体现工具性;要求从乌塔身上学会独立生活,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是体现人文性;自主学习从领会语言文字入手,不断总结出人物的特点,在运用多种方法读习课文中感受乌塔超强的的独立生活能力,结合与中国孩子的比较中体会要学会生存,学会独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学,才能有效的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很好的培养。
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大胆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做法使我受益匪浅。学生是极具能动性的生物体,新课标一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最大限度的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无论是哪种教材不管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有如何统一的要求,学生都能学出个性化的东西,正像鲁迅谈读《红楼梦》那样,“经学家读到了易,儒学家读到了礼,道学家读到了淫……”可以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而执行“以学定教”是实现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的最佳方法。既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一种共识,调控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教师一门新的教学艺术。其一做到能放则放,不能放,创造条件也要放。课后有学生曾问老师“欧洲小孩出远门家长很放心,我们出远门就是出走,还要求我们节假日不得独自或结伴上街?”我引用了课文中乌塔的话来刺激学生自主学习。“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乌塔的独到见解来源于西方文化的熏陶,对西方文化的看法还是放手由学生课外去学习会更好,教师勉强的解释反而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何况解释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其二做到收放有度。放而不收课堂会乱,受而不放课堂会死,收放有度的课堂自由讨论时积极活跃,同学发言教师点拨时静心聆听。其三是重视学生每一个学习点。不管学生学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教师都给予同等的重视。估计学生能学懂的鼓励学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不懂的,指导点拨,普遍性的问题,集体讲解。
三、积累新知,关注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的日常学习不仅要积累文本所蕴涵的丰富而又生动的知识,更要积累与文本关联度较大的课外知识。将二者有效整合为学习资源,经过整合的学习资源是超文本性的,如勾画出乌塔的基本游路图,和课文中提到的几个国家的民俗风情。学生因为乌塔的榜样力量,积累新知,拓展延伸兴趣特别浓。
乌塔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是学生积累的重点。正是通过乌塔的说话,我们知道了乌塔是个很有主见,知识丰富,独立生活能力特别强的小女孩。学生先收集整理这些语言,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眼到上升到心到。当然不同的学生积累的侧重点会有不同,但不管怎样,只要有积累,就会有多少不等的收获。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在学习中学生只要有一点点心里冲动,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心里力量。结课前,老师安排了“我们也学学乌塔到长江三峡游游,怎么去?能欣赏到什么?”的拓展环节,不给任何提示,学生独自设计方案。此外,还可设计更多的拓展练习,由学生选作其中感兴趣的题,(不少于三题,也不限完成时间)进一步促使学生走进课文,走进生活,又跳出课文,超越生活,凸现学习的自主性。如: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2、写一段评价乌塔的话。
3、研究中德小学生独立生活的异同。
4、查阅(可提供上网查阅方法)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的风景名胜和风俗民情。又兴趣的还制作成介绍该国的图册。
5、正确评价自己的独立生活。
四、以生为本,巧安排授课程序
一是依学案预习。解决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抓重点去精学。教师给定基本方向,放手由学生去活学而不是死学。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能力进行课前基本的预习,加强课前自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更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二是汇报预习收获。即通过预习学懂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来,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不吝啬表扬肯定的语言,甚至让学生上讲台板书自己的要点。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学生汇报由欠缺时,教师只用做点一点的工作。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而又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教师的表扬与鼓励下兴趣和信心会成倍提高。
三是互相质疑。初步解决预习中碰到的学习疑难,合作解决疑难,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解决问题后的心里快感。保护好这种心里作用,促其形成心理定势。
四是悟读课文。涵盖三个层面,其一是精读,直奔重点;其二是研读,升华情感;其三是品读,感悟精华。
五是拓展延伸。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而拓展延伸一方面要面向文本本身,另一方面要面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设计了一些看似非常大的题目。如认真去做,便会发现,完成这些任务不仅是对学生综合学力的考验,更能制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