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数学 | 小学英语 | 小学其它 | 初中语文 | betway 客户端 | 初中英语 | 初中物理 | 初中化学 | 初中政治 | bet way官网 | 教案 | 初中地理 | 初中生物 | 高中语文 | 高中数学 | betway 桌球 | Betway Sports | Betway 体育 | 高中政治 | 高中历史 | 必威体育下载
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借芭蕉扇(二)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八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借芭蕉扇(一)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主页>语文教案>二年级语文>正文

51 我是什么(第三册)教学设计 教案


文章来源:徐汇区爱菊小学 孙燕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9-09-21 00:15 点击次数:字体: [ ]

    关键词:51 我是什么(第三册)教学设计 教案,,
    内容简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读准6个生字的字音,尤其是“硬、灌溉、躁”的发音;掌握左窄右宽的汉字结构特点,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摹写“漂、硬、躁、猜”4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文中喜欢的语句进行背诵。

3、继续运用边读边思的方法学习课文,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雪、露珠、霜,同时也了解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学习课文,初步认识大自然之产物??水,并能看图说说水是怎么变成汽,云是怎么变成雨的;激发对自然界万物的好奇之心。

二、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读准6个生字的字音;在田字格中正确摹写“漂、硬、躁、猜”4个汉字。

2、运用边读边思的方法学习课文,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雪、露珠、霜,同时也了解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难点:

1、运用边读边思的方法学习课文,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雪、露珠、霜,同时也了解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习课文,初步认识大自然之产物??水,激发对自然界万物的好奇之心。

四、教学准备

老师:生字卡片、洪水泛滥的媒体。

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读读课文。

五、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借助拼音,边读边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猜猜文中的“我”是什么。

1、  揭示课题并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2、  引语激趣,学习汉字“猜”。

(1)       师:我是什么?你我都不知道!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猜一猜,看谁猜得对!

(2)       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汉字“猜”,并在田字格中书写。

??板书与“猜”字同部件的汉字;书写“猜”字,强调书写特征左窄右宽。

3、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我是什么”。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根据标点正确停顿。

4、  交流“我是什么”。

??在课题旁板书学生所猜的答案。(水)

小结:课题中的“我”就是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依据!

说明:

    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并不是从零开始的,以往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已经为他们获取新知奠定了基础。一年级所学的《水妈妈的孩子》就成为了学生学习本课文的知识经验,因此就学生而言,猜出课文的中“我”是什么并不难,但教学中借助猜一猜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读课文,找答案。

    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想想,说说,听听,还要看看。学生们关于字词,及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重要信息的交流,可以通过板书的形式,如课堂中学生交流的“与猜同部件的汉字”??情、清、晴……老师写写,学生看看,加深印象,让黑板成为课堂交流、反馈信息的平台。

 

二、小组学习,朗读课文,讨论交流。

1、根据要求,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要求:在组长带领下,分小节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结合课文的语句,在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猜出文中的“我”就是水。

说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组学习的形式是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使他们拥有了一个自由畅谈和交流想法的空间,学会合作与分享。但是小组学习必须是为课堂学习服务的,因此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同时作为学习指导者的老师要进入到小组学习中去,一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使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二来也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明显偏差,如在交流中脱离了课文的语言文字,从而使小组学习省时高效。

2、朗读词语,读准字音(注意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纠正)。

??出示词语:小硬球、漂浮、雹子、傍晚、暴躁、灌溉、冲毁

??词语理解:“漂浮”

(1)“漂”就是浮的意思。

(2)想象说话,理解“漂浮”,同时与“飘”辨析。??什么漂浮在哪里?

(3)渗透扩展??“漂”是个多音字。(漂亮、漂白)

3、学生交流如何猜出课文中的“我”就是“水”。

说明:

    为什么课文中的“我”就是水呢?其囊括了课文学习的两个重点部分:1??3小节,水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变换成不同的形态;第5小节,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在交流中,由于各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关注点不同,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加选择和引导,交流时出现的观点一定会跳跃于课文的不同的部分,使课文的学习支离破碎,因此教师要“有选择”,使交流的内容先集中于某一部分,以便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边读边思,学习课文1?3小节,知道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形态,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引语:课文中的“我”到底能变成多少种不同的样子?

1、快速读读课文1??3小节,用“??”划出文中描写“我变成什么”的句子,完成填空。

??出示填空:“我”会变成(汽 )、( 云)、(雨 )、(雹子 )、(雪 )、(露珠 )和(霜 )。

2、朗读课文中描写“水变成不同样子”的语句。

??随机理解部分语句:

(1)       汽:太阳一晒,我怎么会变成汽呢?对于这个知识,你有什么补充吗?

??水吸收了热量,就变成了气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蒸汽,升到了空中。

    板书:蒸汽

(2)       云:文中介绍了哪些不同气候和不同时间的云呢?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穿白衣服”??白云;“穿黑衣服”??乌云;“早晨和傍晚把红袍披在身上”??朝霞和晚霞。

说明:

    课文用清楚、简练的语言介绍了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形态。在课堂中,运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相关内容,知道“水可以变成汽、云、雨、雹子、雪、露珠和霜”;并且借助学生间的交流,了解“水遇热变成蒸汽”,了解“云在不同气候和不同时间各不相同的名字”,不仅为课后习题“水怎么变成汽”涉及的知识作一个铺垫,也使语言文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3、师生配合朗读课文的1??3小节。

??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地方,“我”的样子会变。太阳一晒,……。升到天空,……。我在空中漂浮着,遇到冷风,……。我在空中漂浮着,遇到冷风,有时候……。到了冬天,……。

夏天的早晨,……。秋天的早晨,……。

我真是一个大魔术师呀!

说明: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配合朗读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水在不同条件下变换成不同的样子”这一部分知识的了解整体化;并且在教师的导语中,强调一些容易被学生忽视的语言因素,如“露珠”与“霜”形成的不同季节,这样既帮助学生对知识地把握更为精准,又为后一环节的背诵打基础。

4、最喜欢“我”变成哪一种样子?挑选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5、  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6、  配合“水变化的流程图”小结。

??是呀,只有水,当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了,变成汽;升到了天空,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变成了云;这时,遇到冷风,变成水珠落下来,就是雨、;如果变成小硬球打下来,就是雹子;到了冬天变成小雪花飘下来,就是雪;夏天的早晨,在花瓣上滚来滚去,就是露珠;秋天的早晨,小草上一层薄薄的冰晶,就是霜。

说明:

    此处对水不同形态的小结,是在师生你一言我一语的配合中完成的。整个的氛围是轻松惬意的。随着配合的深入,一幅简单的水是如何变成各种不同样子的流程图就呈现于学生的眼前。虽然小结的内容仍是课文的1??3小节,但改变了形式,由读到说,由语言符号到流程图形式,保持了学习体验的新鲜感。

整个第二环节通过反复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对“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样子”的知识的建构一直处于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中,不断加深印象,成为学生内化的知识点。

 

三、有感情的朗读第5小节,了解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1、  继续交流,如何猜出课文中的“我”就是“水”。

2、  学生尝试有感情的朗读第5小节。

3、  交流朗读,随机渗透“灌溉”的字形;理解词语“暴躁”。

(1)       交流朗读,学生互评,达成共识。

??朗读第5小节时,两种不同的情绪表达。(自豪与愧疚)

(2)       渗透“灌溉”的字形。

??田地得到了灌溉,庄稼长得怎么样?

    灌溉要用水,因此两字都是三点水旁。

(3)       媒体“洪水肆虐”,感受水的破环力,理解“暴躁”,朗读句子。

??师引:水不高兴时,农民辛辛苦苦种的庄稼会被……,房屋会被……,人们还会被水……,脾气可真暴躁,此时你还喜欢它吗?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小节。

说明:

    第5小节的学习重在学生的朗读体验。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信息,体验叙述者“我”的情绪,自主尝试有感情朗读。随后在朗读交流,学生互评,及对词语“灌溉”“暴躁”的理解,进一步肯定了学生朗读“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和“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难。”两句句子时不同的情感。

 

四、学习第四小节,借助填空,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积累语句。

引语: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见到水。

1、朗读第5小节,完成选词填空。

??出示:       奔跑    散步    睡觉     跳舞    唱歌

    我在池子里(       ),在小溪里(       ),在江河里(       ),在海洋里(     )、(       )。

(1)完成填空。

(2)说说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说明:

    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是课堂中培养的语文能力之一。课文第四小节选择的一系列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水在不同地点的不同状态,是学生学习准确用词的范本。教学中,先通过选词填空,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然后说说词语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思考纵深化,感受词语与句中词语搭配的内在关系,领悟正确运用词语的妙处。

4、  齐读第5小节。

 

五、巩固练习。

1、  借助课文的语言,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水。

说明:

    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实践点。本文是以“水”的口吻介绍自己的不同形态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坏处。鉴于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借助课文的语句,转换叙述角度,从人类的角度来介绍水。

叙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不限长短,但要注意叙述者的仪态,了解组成介绍词的三部分,开头??具体内容??结尾。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先用口述的形式展示一个介绍的范列,以供学生模仿,降低说的难度。

??小结:我们希望水多多造福于人类,但当水给人们带来灾害时,我们怎样阻止它呢?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想出种种办法,让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2、  完成课后习题“看看图,你能说说水是怎么变成汽,云是怎么变成雨的吗?”。

(1)       读题目,明确要求。

(2)       结合图的内容,用完整的语句说说水是怎么变成汽,云是怎么变成雨的。

3、  写字指导。

(1)       观察“漂、硬、躁、猜”的字形特征及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要领。

??字形特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书写要领:部首不要贴近竖中线;找到处于竖中线和横中线上的关键笔画。

说明:

    随着学习的展开,学生书写的汉字也复杂了。但是每次的书写不仅要让学生把字写正确,不随意加笔画,漏笔画,摆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而且还要形成一种书写能力。

“漂、硬、躁、猜”四个汉字属于同一种结构。因此先让学生观察、归纳四个汉字共同结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书写要领;再观察每个汉字的特点,找到摆正汉字书写位置的关键笔画,做到心中有谱,而后动笔书写。

 

                          关于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我是什么》是一篇拟人化的说明文。课文以“水”为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了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形态以及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坏处。

课文处于“边读边想 学习课文”这一单元,是一篇带星号的阅读课文。因此借助文本,创造学生自主阅读的平台,继续训练“边读边想”的阅读能力。整篇课文的语言虽然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生字读音中所涉及的后鼻音、三拼音较多,字形也都比较复杂,因此要在朗读中不断巩固字音,在观察实践中训练写字能力。

 

二、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实践,学生对“边读边想”学习课文的方式已经获得了一些感性的体验,能够根据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但是阅读的持久性、认真性会随着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而降低。因此,要让学生明确每一次的阅读要求,及时反馈完成情况,在表扬中,激励学生一次一次接触文本,获取知识。

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关于“水”的各方面知识,学生的学习不是以零为起点,知识的储备一方面来自于生活实际,如下雨、下雪等;另一方面来自于一年级所学课文《水妈妈的孩子》。因此在教学中,估计学生的知与不知,集中课堂教学时间扩充学生的“知”,弥补学生的“不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读准6个生字的字音,尤其是“硬、灌溉、躁”的发音;掌握左窄右宽的汉字结构特点,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摹写“漂、硬、躁、猜”4个汉字。

    本课认读的6个生字,其中“硬”、“灌溉”和“暴躁”不仅音节中出现了后鼻音,三拼音,而且字形复杂,其中“灌溉”和“暴躁”是书面语,学生平日很少接触,因此重在字音的反复巩固。

    “漂、硬、躁、猜”4个汉字的摹写,以“猜”为突破口,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汉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观察、归纳其余汉字的特点,进行摹写。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文中喜欢的语句进行背诵。

    课文语言的俏皮活泼,受低年级学生的欢迎,这为学生朗读和背诵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前提条件。再加之语句中用词的精准性,不仅十分真实地展现了水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样子,而且也巧妙地流露了叙述者“水”的情感变化,此为学生语言的积累提供了文本。

    课文的学习以朗读贯穿始终。从正确、流利地朗读到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语言的积累在循序渐进中,实现内化。

    目标三:继续运用边读边思的方法学习课文,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雪、露珠、霜,同时也了解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边读边思”是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带着问题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朗读有了明确的目标,从而熟悉课文的语言文字,了解内容;带着问题朗读,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关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与思考的相互作用下,保持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使课堂学习更有效率,掌握知识,锻炼语文能力。

    课堂中的“边读边思”,不仅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借助文本,培养学生读课文发现问题,课外探究的能力。如课文中提及“人们想出种种办法,让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到底是些什么办法?学生能怀着好奇之心,课外搜集资料,了解知识;又如秋天的早晨会出现霜,不知霜是什么样子的,打算去大自然中看个究竟等。鼓励学生从课文的阅读中获得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真正地做到会读书。

    目标四:学习课文,初步认识大自然之产物??水,并能看图说说水是怎么变成汽,云是怎么变成雨的;激发对自然界万物的好奇之心。

    课文的学习只是打开了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更多的只是靠自己去获得。因此就要借助这篇拟人化的课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之心,揭开其中的奥秘。

 

三、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   自主识字,体验要领,形成能力。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能够运用拼音直呼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因此课堂教学中,汉字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本课中的“漂”就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生字。首先“漂”是个多音字,学生平日接触此字频繁是由于“漂亮”一词,而课文中的却是第一声“漂浮”;其次“漂浮”中的“漂”与以前学习的“飘扬”中的“飘”是同音字,如果不加辨析容易产生混用的现象。

教学中,通过朗读时的正音,强化正确的字音,随即渗透“漂”的其它两个发音;通过说话训练“什么漂浮在哪里”,明白“漂浮”的状态不仅与部首三点水有关,即东西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漂浮在空中。教师在教学生从音、形、意三方面扎实掌握“漂”的同时,也通过一定的语言渗透一些汉字学习的忌讳点,如汉字的朗读不能凭感觉;字义与部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

识字还包括正确的书写汉字。正确书写包括两方面:第一汉字的书写不加笔画,不漏笔画;第二能够在田字格中摆正汉字的位置。随着学生运用汉字频率的增高,正确的书写汉字,形成一定的书写能力就很重要。

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的成果,重在方法的传授。本课摹写的4个汉字均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特征。因此先让学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在观察中发现4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共同特点??部首位于左半格的中间,部件一部分写在左半格;在观察中发现写好这4个字的关键之笔??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当胸有成竹之时,最后动笔墨。

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渐渐把握写好字的要领??学会观察分析,最终形成写字能力。

(二)   边读边思,巧妙提问,激发思维。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是阅读的过程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那么这样的读书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百遍千遍,仍是一无所知!

    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可见,一系列的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线索,而问题的设计,也成了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保持阅读兴趣的关键。

首先,问题的设计少而精。

课堂中,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展开课文的学习。即“课文中的‘我’是什么?”和“课题中的‘我’就是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问题一,提出的依据源于课文独特的特征??提问式的课题以及学生爱挑战,爱猜谜的特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问题二的提出是以教学目标“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雪、露珠、霜,同时也了解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为依据,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落获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语言文字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两个问题都是从课文的整体进入,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建构完整的知识;摒弃了教学中的“满堂问”,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朗读,接触文本,讨论交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其次,提出问题的艺术性。

    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阅读,因而问题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关系影响着思考和阅读的质量。

    课堂教学以《我是什么》的课题朗读拉开序幕,如果这时就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我认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状态还没开启,因为上课刚开始,学生脑中闪现的还是下课的情景,耳边回荡的仍是上课的预备铃声,要先让学生走进课堂。于是我设计了有感情朗读课题的环节,个别读,全班读,一次次上扬的语调“我是什么”,充盈了整个教室,学生们情绪饱满的带着问题走进了课文。

    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也要找准时机,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产生“我想要了解”的心理状态,就能变“要你学”为“我要学”!

    再次,问题表述的明确性。

    课堂中,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问题的表述要明确清晰,便于学生的操作。如“我会变成什么?快速读读课文1??3小节,用‘??’划出文中描写‘我变成什么’的句子,完成填空。” 一个问题,三个要求,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但由于语言的表达简洁,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完成三个任务,即读课文,划句子,完成填空。

    问题的明确表述,能直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   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发扬个性。

由于各个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因而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也许会使课堂学习的步伐不那么整齐划一,但它显现的是学生学习课文时最真实的知识起点,而大课堂式的问答,可能就把差异中存在的学生知识的模糊点、缺失点掩盖了,让学生仍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因此在课堂中,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交流讨论的时间和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

本节课“为什么说‘我’就是水呢?”是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的。在交流过程中,也许有的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经验,如亲眼目睹过蒸汽产生的过程,因而对课文的1??3小节“水的变化”感兴趣;有的学生知道水能发电的知识,就对课文的第5小节感兴趣。一个小组中大家对课文的喜欢内容不相同,无形中拓宽了学生与文本的接触面。

小组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因此学习的氛围是宽松的,自由的,学生可以充分畅谈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学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获得课文以外的知识;同时也能及时纠正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受到某些启发,使自己的思维多元化。

 

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我是水。”在充分的朗读、讨论后,学生已掌握了“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样子”和“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就此创设了一个语言实践训练点,“借助课文的语言,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水。”学生的交流中,语言表达十分流利、通畅,或介绍文中所提及的水的某一部分的特征,或几乎将课文内容完整地复述了一遍,体现了本堂语文课的教学成果。

但是课堂教学中的这个语言实践训练点,到底训练的目标是什么?仅仅是检查、反馈学生对课文记忆程度吗?

“借助课文的语言,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水。”要求的设计显然是将这个语言训练点依托于课文,借助课文的语言使表达的内容充实,可信;同时,要求中的“介绍”一词,使语言的训练产生了一种实用性,通过这一环节的操练,要让学生感受介绍词讲解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学生操练之前,先要明白介绍词是谁说的,说给谁听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使说话训练不仅做到语句表达要完整、有条理,而且还要得体。

于是,我对这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更细致的设计:

1提出要求:借助课文的语言,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水。

2引导启发:你会选择哪一部分介绍水?

           你的介绍词中只告诉别水的不同的样子和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就够吗?

           你的介绍词是讲给谁听的?(介绍词的开头必须有称呼,这是对他人的尊敬。)

你要为同学们介绍水,作为讲解员你的表情、态度该是怎样的呢?(态度大方,目光注视听的同学。)

3学生自由操练。

4 学生交流。一人做讲解员,其余做听众,认真倾听并根据以上的要求进行评价。

5 评价反馈,以表扬、建议为主。

教师适时启发:在介绍词的结尾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使介绍词有始有终。

    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再次接触了课文的内容,并且根据自己介绍词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了选择;而且对介绍词的作用和讲解时的基本要求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一举两得!

 

关于训练材料

1 读一读词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漂浮 (piāo  piào)       硬球 (yìn  yìn?)      灌溉(guài  guàn)

  露珠  (zū    zhū)        温和 (huo   hé)        雹子 (páo   báo )

 

2 词语搭配。

                 发动           房屋

                 想出           机器

                 淹没           办法

                 冲毁           庄稼

 

3 抄写文中喜欢的一句话。注意抄写使字迹端正,不加字,不漏字。

                                                                          

 

4 探究学习: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一星期后在小组中交流

(1)学习了课文,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水的知识?

问题:                                                                    

答案:                                                                     

资料来源:                                                                  

(2)       你知道人们用了哪些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具体内容:                                                                     

资料来源: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雨后彩虹的形成

    在炎热的夏天,雨过天(晴 、 清),当太阳重新照耀大地时,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好像一座桥梁横跨在天顶。

    彩虹是怎样出现的呢?(元  原)来他和刮风下雨一样,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当一场大雨刚刚停止后,空气中充满许许多多细小的小水滴,太阳光经过这些小水滴时,它的前进方向就发生了偏差,于是,原来看上去无色的太阳光,就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有色光。这时,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了。

1、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

2、读短文,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水滴              (          )的彩虹

 (          )的夏天                (          )的太阳光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请用“??”划出短文中介绍彩虹形成原因的句子。

案例

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课标中强调了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建构,丰富学习经验。

    案例一:借助课文的语言,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促成课内外知识的交融,开阔学习的视野,建构更宽广的知识体系。

    师:朗读课文中叙述“云”的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师:句子介绍了四种云。你在什么时候看见过它们?你能叫出它们各自的名字吗?再读句子,想一想!

    生:穿着白衣服的是白云,穿着黑衣服的是乌云。

    (教师随机板书:白云   乌云)

    师:在怎样的天气情况下,你会看见白云和乌云?

    生:天气晴朗,看见的是白云;下雨时看见的是乌云。

    师:你很会观察自然现象,可有一点你没说正确,下雨时乌云都变成雨落了下来,想想到底什么时候看见乌云?

    生:下雨之前,看见的是乌云。

    师:很棒!出现在早晨和傍晚的云叫什么名字?

    (由于“朝霞”和“晚霞”学生接触的频率低,一下子被问倒了,教师重在引导。)

    师:早晨和傍晚的云吸收了太阳的光芒,就像披上了一件红袍,所以人们称它们为霞,意谓美丽的云。因此早晨的云叫朝霞,傍晚的云叫晚霞。

    (板书:朝霞  晚霞)

     课文的语言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相结合,显得更饱满,更具情趣!学习过程也渗透着“语文中的生活,生活中的语文”的意识!

    案例二:通过朗读训练,感悟由于表达主体不同而形成的情感变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媒体“洪水肆虐”的景象,感受水的破环力。

    师:水不高兴时,农民辛辛苦苦种的庄稼会被淹没,房屋会被冲毁,脾气可真暴躁,此时你还喜欢它吗?

    生:不喜欢。

    生:讨厌它。

    师:水也知道大家不喜欢它做坏事时的样子,心里很惭愧。一起朗读句子,“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中媒体地展示,直现洪水肆虐时破坏力之惊人,这时学生对水的暴躁之举产生厌恶感,甚至是憎恨感;但当学生将视线挪回到课文的语言环境,朗读句子“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语言的表达者不是遭到水破坏的人类,而是制造破坏者水,正是由于表达主体的转换,学生朗读时情绪体验也随之变化!

     借助课文的语言因素,让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课件分类 小学语文教案分类 小学语文试题分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必威体育app官方下载 小学二必威体育app官方下载
小学三必威体育app官方下载 小学四必威体育app官方下载
小学五必威体育app官方下载 小学六必威体育app官方下载
版权所有:必威体育下载 CopyRight 2005-2008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