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投影下列题目. 57+26= 82-49= 12×27= 351÷13= 36+47= 41-18= 26×28= 544÷16= 师: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快?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中间的奥妙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知道后比老师做的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器的认识 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识.(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 3.师:听了计算器博士的介绍,我们对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那么如何使用呢?我们继续研究.(学生拿出准备的计算器) 4.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 5.汇报结果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板书) 练习12÷4 (说出过程)
(3)A.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板书) 例如:9-3, 按键 教师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1:用计算器计算389+260(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教师可继续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利用其中的计算器进行演示)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 2983-627= 32×68= 1548÷43= 49×39= 17805-3976= 小结:加、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 2.出示例2:计算68+5×25(板书) 单数组学生用笔算,双数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练习: 783+56×21 57+272÷17 94+184×3 3.出示例3: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83) 三、巩固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 48+97 146-89 301+274 1952-764 102×63 4608÷36 27×39 1596÷38 2.用计算器计算. 591-243+207 52×34+625 3815÷35-27 32×59-1034 8004÷92+76 8027-7570-84 3.有一批货物,用一辆载重8吨的货车15次可以运完;如果改用一辆载重12吨的货车,多少次可以运完?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你能设想一下未来计算器的发展趋势吗? 五、课后作业 1.用计算器计算. 69000+135000= 352400-168000= 300760-259065= 920084+1540217= 2.用计算器计算. 203-2584÷76= 2405÷(85-48)= 35×(729÷27)= 7641-56×82= 2412÷(288÷8)= 470+21×19=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首先生动地引出计算器博士来介绍计算器知识,从而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随后教师通过操作动画中的计算器,来验证学生的计算结果,使学生对正确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要学生设想未来计算器的发展趋势,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 辩论会 辩论题目 正方:小学生应该使用计算器. 反方:小学生不应该使用计算器.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自发地学习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思维及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查找有关电子计算器的一切知识. 活动过程 1.选出若干评委,其他学生分为两组. 2.抽签决定正、反方. 3.辩论分两阶段进行.首先请正、反双方各选一名代表进行论述.随后进入自由辩论,两组可自由举手发言,时间为半小时(可自定). 4.由评委打分,判定优胜者.
数学教案-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