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能把整理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2.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能把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你家有几口人?” “我们班有多少学生?其中多少男生?多少女生”? 这些问题太简单了,通过数数就可以实现.但全市有多少人?全国有多少人?是怎样知道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统计表. 出示例1.学生住家的分布挂图(例1图). 教师指出:这张图是调查了四年级某班学生居住情况后制成的,通过这张图,一眼就可看出哪条街巷有这班学生. 2.老师进一步引导:每条街巷住了多少同学?哪条街巷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全班共多少同学?这时如果只看图,要准确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很不容易.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使回答方便?(将各街人数分别记录下来) 我们可以用画表的方法进行整理.出示下表
街巷名称 学生人数 教师指出:第一栏不填写具体街巷名称,一般留做合计(一共多少人). 3.老师先带领学生填写两个街巷的数据,再让学生在其他街巷对应地方填写数据.然后将一共多少人.在合计栏中填写,形成完整的统计表.指出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街巷名称 合计 和平一巷 和平二巷 胜利一巷 胜利二巷 东大街 学生人数 41 7 8 6 9 11 4.组织学生根据表回答问题: 哪条街巷住的人最多,是多少? 哪条街巷住的人最少,是多少? 全班共多少人? 5.教学条形统计图. 为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常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画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说明:每一格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用几个小格表示,并把这几个小格涂上色. 6.老师先在纵向上注明人数0,5,10(单位:人),再在横向上标明街巷名称,然后根据学生口述,老师在相应地方涂色,制成条形统计图. 7.看条形统计图,回答:住和平一巷的比住胜利二巷的少几个人. 8.反馈练习: 下图中是同学投垒球的成绩. 姓名 小芳 小丽 小玉 小红 小梅 成绩 14米 16米 18米 15米 (1)左图每格代表多少米? (2)用图表示每人的成绩. (3)谁投的最远? (4)谁投的最近? 带领学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绩的长方形条.其他人的成绩,要求同学们在书中填空完成,并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四年级一班同学,每人从家里带来一本课外书,办起小小图书室.共有连环画13本,故事书15本,科技书6本,其他书5本.把书的本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种类 合计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 数量(本) 同学们一共拿来了多少本书?根据本数制成条形图,画在下面的方格图上. 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格代表多少本? (2)哪种书最多?哪种书最少? (3)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4)故事书是其他书的几倍?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重点引导:合计栏应该怎样填写?学生分组完成时,可以互相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马拉松比赛的路程是42千米195米.一名运动员用2小时25分跑完全程.这名运动员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提示:先统一单位,利用此题复习“平均”的含义,为下节课学习“求平均数”做铺垫.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整理数据,怎样填写统计表、统计图.用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数据整理有什么好处?(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整理数据.好处是清淅,直观) 五、布置作业. 活动性作业:调查一下四年级各班的人数,填入下面统计表. 班 别 合计 一班 二班 三班 人 数 (1)哪个班人数最多? (2)二班和三班比,哪个班人数多?多多少?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小小采购员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2.通过让学生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物价,提高学生收集数据、获取信息的实践能力. 3.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 活动准备 结合班级开联欢会采购物品,设计一个购物清单.(下图可供学生参考) 物 品 单 价 数 量 总 价 苹果 3元 2千克 6元 香蕉 钢笔 日记本 …… 总价 ??? ??? 活动过程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2.对学生可以做出提示: (1)在活动前,要确定需买些什么物品,买多少,为什么要买这么多,要了解各种物品的单价,计算出一共要花多少钱,手里有多少钱,够不够,等等. (2)在活动中,怎样知道每种物品的单价,怎样能清楚、快捷地做出预算,小组内成员的意见如何统一,等等.
数学教案-简单的数据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