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 2.复习.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长的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学习例5. 教师口述题目: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 第二种: 2+2+2+2=8(厘米) 2×4=8(厘米) 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第二种算法时,板书:边长×4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教师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正方形的周长.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为什么. 3.学校操场前面要建一个正方形的升旗台,边长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厘米,边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例5 2×4=8(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8厘米. 探究活动 分割图形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的头脑灵活,增强观察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正方形内用4条线段作“井”字形分割,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9块,这种图形我们常称为九宫格.用4条线段还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成10块,只是和九宫格不同的是,每块的大小不一定都相等.那么,怎样才能用4条线段把正方形分成10块呢? 2.教师:请你先动脑筋想想,在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画一画,手和脑同时参与活动,才能互相弥补不足,更快地寻找出答案. 正方形的周长
|